首页 常识

山东大学是什么学校(山东大学简介)

时间:2024-09-20 08:00:17



一:学校概况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教育部直属,位于山东济南。



二:学校简史

1:原山东大学

1901年,山东大学堂在济南成立。

学制最初设置为三年,后改为四年制。设有外国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

1904年,更名为山东高等学堂。

1911年,山东高等学堂更名为山东高等学校。

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1913年成立的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07年设立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创办的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合并成立的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5年成立的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设立的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

1926年,山东公立六个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


192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

1929年,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

1930年,省立山东大学与私立青岛大学(1924年创立)合并为国立青岛大学。

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有数学系、化学系、中国文学系等八个系。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国立山东大学被迫从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1946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复校。

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学15个系。

1951年,国立山东大学和位于济南的华东大学(创建于1944年)合并为——山东大学。

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下设历史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等18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调整出去的院系,并参与组建的院校有:

(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

(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后为南京艺术学院。

(四)工学院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后为武汉测绘科学大学。

(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后为山东工业大学。


(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

(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

(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九)1954年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即现今的郑州大学。

(十)在1958年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

1984年,山东大学设立威海分校。



2:原山东医科大学

1911年,齐鲁大学医学院(此时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正式成立。是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所创办的私立齐鲁大学所属的一个学院。

1917年,南京金陵大学医科14名学生及汉口大同医校的1名教师和112名学生先后迁来济南,并入齐鲁大学医科。

1923年,齐鲁大学医科开始招收男女新生,从此结束了只收男生、不收女生的时代。

1924年,北京的华北女子协合医校全部师生(5名美籍女教师和2个班的学生)迁来济南,并入齐鲁大学医科。


1924年,齐鲁大学经加拿大议会和政府审议,认为办学条件合格,准予立案,并批准齐鲁大学有“授予学位及名誉学位的特权”,医科毕业生授予由加拿大政府批准的“医学博士”学位。但齐鲁大学此时尚未经中国政府立案,政府不承认其毕业生学历。

1925年,齐鲁大学申请立案,并将医科改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

1930年,齐鲁大学再次向国民政府申请立案。1931年12月17日核准立案。

1952年9月,齐鲁大学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由1932年成立的山东省立医学院,1944年成立的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合并成新的山东医学院。



1970年,山东医学院和山东中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医学院。1975年下半年,原山东中医学院从山东医学院中重新分离出来,迁回原址,恢复山东中医学院建制。1976年,山东医学院全部迁回济南。

1978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山东医学院实行由卫生部和山东省双重领导,并以卫生部为主的新的领导体制。

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3:原山东工业大

1949年7月到10月,由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华东交专徐州分校、华东高级工业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工业学校、生产部青岛高级工业学校、华东财办工矿部济南工业学校全部系科师资设备等经过调整集中,组建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省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1951年,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为山东工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山东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纺织工程系调至新成立的青岛工学院。山东大学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调入山东工学院。无线电通讯广播本科调入南京工学院,有线电专修科调入交通大学,无机物工学本科专业调入华东化工学院,上海的华东交通专科学校的机械科调入山东工学院。

1954年,以交通大学、华东工学院、山东工学院三校汽车专业为基础,组建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为吉林工业大学)。1955年,苏南工业专科学校铸工专修科调入山东工学院。

1970年,山东工学院水利系并入曲阜水校。1983年,学校决定恢复水利系。

1983年,山东工学院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



4:合并组建

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三:学科建设

本科专业132个,招生专业9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



四:师资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长江青年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2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



五:报考注意

学校在青岛市、威海市设立校区。学校本部和青岛校区本科招生院校代码为“10422”,威海校区本科招生院校代码为“19422”。考生填报志愿时分别填报,分别录取。

所有毕业生统一颁发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对于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山东大学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目中的最高一项,且不超过20分;该加分在调档、分专业时均适用。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对于体检合格、专业服从调剂的考生进档后不退档。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将按照考生投档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

按照进档考生的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安排考生录取专业,专业分配时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进行,各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

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无差别;所有招生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护理学专业只招收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入校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强基计划、艺术类、体育类、高水平运动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等类型录取的考生,入校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外语类保送生不得转入非外语类专业学习;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考生不得转入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习。

威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际政治专业,学习期间部分课程将采用英语授课,建议外语统考语种为非英语的考生谨慎填报该专业志愿。



六:优势专业

1:双一流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

2: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中国古代史、微生物学、妇产科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产业经济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药物化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4:第四轮学科评估

数学 A+、马克思主义理论 A、中国语言文学 A

应用经济学 A-、外国语言文学 A-、控制科学与工程 A-、药学 A-、工商管理 A-

哲学 B+、法学 B+、理论经济学 B+、政治学 B+、考古学 B+、中国史 B+、物理学 B+、化学 B+、生物学 B+、统计学 B+、机械工程 B+



材料科学与工程 B+、电气工程 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土木工程 B+、环境科学与工程 B+、软件工程 B+、基础医学 B+、临床医学 B+、护理学 B+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B、信息与通信工程 B、口腔医学 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B、管理科学与工程 B、公共管理 B

社会学 B-、新闻传播学 B-、生态学 B-、光学工程 B-、电子科学与技术 B-

世界史 C+、化学工程与技术 C+、生物医学工程 C+、力学 C、水利工程 C-



七:科研

1: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国家工程实验室

燃煤污染物减排(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

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