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视距是什么意思(关于透视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4-07-14 14:15:02

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的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方法。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当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象时,会感觉到距离越近的就大,距离远的就小,形成了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一:透视常用术语

1: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

2:心点:又称主点,指观看者的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角:指眼睛与看到的物象之间形成的上下左右圆锥形的视域角度,通常指60°角的视域范围内的视角。

4: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通常指人在60°角范围内所看到的区域。

5:中视线:又称为视中线,视域圆锥的中心轴,是观看者所看方向的中心视线,也称中心线或视轴。

6: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想连线。

7:视平线:通过主点沿画面所作的水平线,与视点等高。

8:透明画面:观者与被观物象之间,假设的一个与视线垂直的透明平面。

9:物面:指物体所在的地平面。

10:原线:指不产生透视变化的线。

11:变线:指产生透视变化的线,又称消失线。

12:灭点:又称消失点,是变线透视消失的汇聚点。

13:视距:视点到主点的距离。

14:距点:在画面上,以主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作一个半圆,在此半圆上的任意一点都称为距点,常用的是在视平线上的距点。

15: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为余点。

16:内余点:在主点与距点之间的灭点。

17:外余点:在主点与距点之外的灭点。

18: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种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19: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

20: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

21: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

22;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

23: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24: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二: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1:平行透视:物体的上下两个面与地面平行,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观者能够看到这个面的真实形状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立方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都消失于心点,所以又称为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物体的上、下两个面与地面平行,观者能够看到的面与画面呈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产生的缩形现象,失去了正方形的形状,立方体中与画面呈一定角度的两组线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余点,所以也称为两点透视。


3: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自身存在斜面,如楼梯、斜房顶,斜坡等,即产生倾斜透视,二是因为视点太高或太低,产生俯视倾斜透视或仰视倾斜透视现象。

凡一个平面与水平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时,凡近高远低的向下倾斜,或近低远高的向上倾斜,它们都有各自的灭点;向上的倾斜线向视平线上方汇集,消失于天点;向下的倾斜线向视平线下方汇集,消失于地点。天点与地点一定是在灭点的垂直线上。

4:空气透视:指由于物象与观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从而造成物体的色彩影调出现近浓远淡的现象,越远的物体越容易失去原来的颜色,由此形成空间深度感的一种透视现象。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

5:隐没透视:与空气透视现象相近,指当物体因远去而逐渐缩小的时候,它的外形的清晰度也逐次消失,当物体渐渐远去时,最先消失的是细小的部分,再远些,消失的是物体的外形,更远些,以致整体都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