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开花硕大洁白,遥看神似飞翔的鸽子,因此又称“鸽子树”,它是一种落叶大乔木树种,树高可达25米,属于国宝级濒危植物,保护等级一级,是世界上仅存中国的单属植物。很奇葩,这种我国独有的珍稀植物在我国难觅倩影,却成为国外随处可见的行道树。这是为什么呢?
国外最早发现并研究栽培
珙桐树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而脱落。幼枝圆柱形,冬芽锥形,具卵形鳞片,常成覆瓦状排列。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叶片阔卵形或近圆形,上面亮绿色,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叶柄圆柱形。
1869年,法国传教士皮埃尔.阿芒.大卫首次在四川穆坪发现珙桐,深入研究以后,1871年命名拉丁种名,轰动世界,1899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再次科考珙桐并引种栽培,至此,这棵花朵硕大圣洁的“鸽子树”飞越重洋,落户国外,并被大量繁育种植,用于道路公园绿化。
国人对白色花朵植物存偏见
其实,珙桐在我国自然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除了法国传教士发现珙桐树的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均有分布,而且数量较大。或许是太多了,才不够重视吧。
除了分布较广数量较大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情感因素也限制了珙桐树的繁育种植。那就是国人不太喜欢开白色花朵的植物。类似很多白花植物,如白玉兰、广玉兰、栀子花等,都很少大量种植,或者种植以后被其它树种替换。毕竟不少人对白色敏感,认为不吉祥,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珙桐繁育种植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国虽然广泛分布有珙桐树,但是,珙桐树其实是一种非常娇气的树种。它不耐瘠薄、不耐旱、不耐湿、不耐寒、不耐阳,需要在降雨充沛、空气润湿、土壤肥沃、通透性好、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散射光条件下生长,种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人会说那为什么国外能大量种植呢?个人觉得这和远途引种、多年栽培试验有关。欧洲1899年引种,不断栽培、试验和研究,珙桐树远在异国他乡也会不断适应新环境,最终完全适应。如果我们持之以恒的栽培试验,最终也会选育出完全适合种植的品种的。
综上所述,珙桐树是我国所独有的观赏性植物,中华有幸保存了这种古老植物,才让世人能够一睹圣洁的“鸽子花”。但令人遗憾的是珙桐“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本国未被高度重视,大量栽培种植,却被国外捷足先登,试验繁育大量栽培种植,成就了国外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