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六芒星在基督教代表(十字架与六芒星)

时间:2024-11-16 10:45:03



来哈尔滨,也不可能不参观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每一位来此参观的游客必定会到访此地。

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红墙,蓝瓦,巨大的洋葱头式的穹顶被四周围尖顶的小洋葱头包围,每一个洋葱头的顶端都有金色的十字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起来有些单薄的十字架好像与天相接,难道真的是在呼唤天父吗?

教堂的每一块砖,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每一处尖顶,都那么巧妙。它们交错,对称,呼应,连接,仿佛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能成就其美。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惊叹,来赞美设计师的绝妙设计,来表达对工匠们精湛技艺的致敬,总而言之,它就是一处绝世的建筑博物馆。


1907年,沙俄部队侵入哈尔滨,士兵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妻儿,为了稳定军心,沙俄建此教堂。

一处教堂就能稳定军心吗?或许吧。仔细思考,什么东西能让人与人之间远隔万里也能心手相应,那必定信仰与文化,而教堂就是信仰与文化的载体啊!

因为此处已经成了旅游的热门地,教堂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走进去,我找不到走进欧洲教堂的那种肃穆感。

建筑物与人大体相同,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基督教有三大分支,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天主教大概在西罗马地区盛行,东正教大概在东罗马地区盛行,而新教是马丁·路德与约翰·加尔文进行宗教改革之后的产物。哈尔滨居住的俄罗斯人居多,所以,哈尔滨的大部分教堂都是东正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其中之一。


还有圣·阿列克谢耶夫大教堂,一座坐落在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交汇处的东正教堂。它被包围在钢筋混凝土之中,那种通体的暗红与自身散发出的特质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

这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对称布局,屋顶有巴洛克式塔楼,尖顶的正上方依然是金光灿灿的十字架。

我特别喜欢教堂的这种红,它让我想起世界上著名的大学校园。难道这种颜色这种结构本身就代表着信仰与文化吗?


我们到达那里已经上午11点30了,教堂大门紧锁,四周围静悄悄的。广场上几位乘凉的老太太告诉我们,教堂开放呢,上午还举行了活动,此时怕是管理人员吃午饭去了。

再聊一会儿,知道得更多。这里原本是东正堂,如今已经改成天主堂,不过,只要信奉基督教,无论东正、天主,还是新教,都可以在此做礼拜,此处是哈尔滨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原来,圣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才既有教堂之名,又有教堂之实。

当然,还有呼兰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哥特式双塔型的法国式天主教堂。我没有去过巴黎圣母院,但从图片上看,那双塔造型与巴黎圣母院类似,无比宏伟壮观。遗憾的是,教堂正在维修,无法进入,只能在外围参观。


此处离萧红故居不远,当年,年幼的萧红是否常到这里来玩耍?她书中提到的她最好的朋友因为不想作妾逃到教堂里做修女,那个教堂是否就是此处?

以上三处只代表基督教,别忘了,二十世纪初,哈尔滨还活动着大量的犹太人,他们曾想把此处设为犹太复国会的基地,因此,犹太会堂及犹太人活动基地在哈尔滨特别是中央大街附近随处可见。

虽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起源于犹太教,但它们终究发展成了不同的宗教。如果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代表,那么六芒星便是犹太教的象征。


犹太史上最杰出的国王大卫使用这种形状的藤牌打败了菲利斯人的进攻,统一了以色列12支派,建立了强大的希伯来王国。为了纪念他,六芒星又被称为大卫之星,成为犹太的象征。

哈尔滨有两座著名的犹太会堂,犹太老会堂与犹太新会堂,只要走近它们,你便会发现无处不在的六芒星,它们矗立在会堂顶上,镶嵌在教堂的窗棂上,以及一切可以镶嵌的地方。

犹太老会堂早已经损毁,此时的老会堂是在原址上依照原貌重新修建的。我们去参观时,一对新人正在会堂里拍摄婚纱照。我站在二楼连廊处,看这一对新人在摄影师指挥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思绪一下子飞到二十几年前。

真是光阴如梭啊,转眼几十年过去了。


哈尔滨犹太新会堂已经改成了哈尔滨犹太人纪念馆。馆里展出的一幅幅黑白照片诉说着百年前的那段历史,犹太人在此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索斯金三兄弟。